This website stores cookies on your device to improve your website experience and provide more personalized services to you on this website and through other media. To find out more about the cookies we use, see our Cookie Policy.If you click "Accept", we will use your information to serve you better with improved and customized services and for marketing purposes. If you click "Decline", we will not track your personal information on the website except to the extent required to honor your preference so that we do not have to cause inconvenience by asking you to make this choice again unless you clear the cookies.Learn more

原生广告如何规模化?

发布于 March 05, 2014
Kevin Wang

原生广告(Native Ads),是2013全球媒体界爆红的关键词,该名词最早于由投资人Fred Wilson提出,但随后并未马上引起轰动,而Facebook和Twitter通过在其移动端植入原生广告产生的移动营收战略的巨大成功将其推向了高潮。

按照Fred Wilson给出的定义,原生广告是指从网站和App用户体验出发的盈利模式,由广告内容所驱动,并整合了网站和App本身的可视化设计。简单来说,就是融合了网站、App本身的广告,这种广告会成为网站、App内容的一部分,比如Facebook的Sponsorred Stories和Twitter的Promoted Tweets,都是原生广告的形式之一。

原生广告爆红的本质原因,以移动App为例,主要在于以下两点:

  1. 对于用户体验的影响非常小:对移动App来说,由于这种形式的广告能够完全融入App本身的内容、场景和交互方式,不会打断用户与移动App的交互和体验,用户也不会有突兀的感觉。
  2. 广告的商业化效果:根据NativeX给出的数据,原生广告的点击率比非原生广告高出220%,eCPMs也比非原生广告高出150%

原生广告难以规模化的最大问题在于原生广告的前期成本太高,原生广告的形式千变万化,广告主不可能针对每种广告形式都制作专门的创意,对一般App开发者来说,容易遭遇eCPMs很高但填充率很低的广告资源变现问题。对于Facebook这类大流量的平台来说,广告主当然可以迁就制作高针对性的广告创意进行投放,但是对于其他流量一般的App,广告主还会专门逐个投放符合要求的创意素材吗?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如何研发专门的原生广告形式也是一大问题,一般App开发者是否有足够的资源和技术来开发适合自身的原生广告形式,这些耗费掉的巨大资源和人力是否能够通过额外的广告营收来“回本”?幸运的是,这两大难题终于被全球移动广告平台领导者InMobi破解,我们来看看InMobi是如何解决这些原生广告规模化难题的:

  1. 尽可能减少素材的规格要求:通过独家技术来自适应完美匹配素材和框架,从而尽可能减少对广告主素材的要求。大家不要小看这个技术,国内很多号称行业领先的移动广告平台到现在都没有解决用户在90度翻转智能手机屏幕的情况下将全屏广告素材从竖屏形式自适应匹配到横屏形式的问题,如何将千变万化的原生广告素材进行自适应匹配还是有一定技术含量的。
  2. 尽可能降低原生广告的开发和植入成本:提供简单的原生广告工具并在SDK内提供主流的原生广告形式,相对来说,App开发者可以直接通过使用已经开发好的主流原生广告形式进行原生广告植入,尽可能减少原生广告的植入成本,基本不需要额外开发。
  3. 确保足够的高eCPMs广告投放:作为全球最大的独立移动广告平台,InMobi每月广告有效展示数超过1200亿次,通过与全球大多数知名品牌建立合作,InMobi这样的大平台能够确保有足够的高eCPMs广告持续在平台上投放。

借助这样三大手段,InMobi终于解决了原生广告的规模化难题,这无疑是为全球上千万App开发者带来的好礼物。目前,该原生广告平台已经在Tango等全球领先App开发商进行了实施并获得了大量好评。该平台通过强有力的广告定制功能,充分适配诸如视觉呈现、互动元素和社交分享按钮等各种微小细节,从而帮助Tango实现其盈利目标而又很少干扰用户体验。